蔡一鳴校長(1902—1969),字香白,浙江永嘉(今溫州市)人。早年投身軍旅,曾在西北軍中任連長、營長、副團長、參謀處長、師政治部主任、總司令部參謀等職。1926年畢業于馮玉祥創辦的西北陸軍干部學校。10月被選派去廣州中國國民黨黨政訓練所學習,拜識了國民革命軍政治部主任鄧演達先生。1930年夏,被馮玉祥派往上海做倒蔣工作。8月加入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臨委會),被臨委會派往浙江開展建黨活動。1931年組成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浙江省籌備委員會,并負總責。11月鄧演達被害后,避往山東。1933年11月赴上海響應“福建事變”。1934年1月,“福建事變”失敗,再赴山東投靠馮玉祥先生,被委任為冀察綏靖公署參議。后又考取陸軍炮兵學校受業。1935年11月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確立了“抗日、聯共、反蔣”的總方針。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追隨馮玉祥將軍出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第6戰區司令長官部科長。1939年1月回浙,任第91軍中校參謀、金(華)蘭(溪)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浙江省第4區(金華地區)保安副司令,組織東陽、義烏、永康、蘭溪等縣的自衛團,以保境安民,對付日軍侵擾。1942年任浙江省第4區代理行政督察專員、武義縣縣長,致力于敵后抗日政權的恢復,安撫流亡群眾、恢復生產和社會秩序、推動“二五減租”、重建地方武裝和情報系統、參與衢州軍用機場的修建;續辦武義鄉村簡易師范,兼任校長,以發展教育;組織抗敵義勇總隊并自任隊長,抗敵除奸。1945年2月辭去縣長職。

抗戰勝利后,赴滬向“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中央匯報浙江省的工作。1947年2月“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后,自3月起回浙江負責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的工作,發展組織,策反國民黨軍,并與中共領導的武裝取得聯系。 1948年5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經多方營救于8月出獄,被當局指定回永嘉原籍居住。雖受監視,仍秘密聯絡策反工作。1949年春,積極策劃和推動了葉芳將軍率國民黨軍200師的起義,促成了溫州的和平解放。1949年5月任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黨務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辦理浙江組織的整理工作。12月整理工作基本結束,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黨務整理委員會改為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工作委員會,任主任委員。

1949年8月,被聘為杭州市各界代表會議代表;1950年6月起在余杭縣參加土地改革,1951年1月赴北京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1950—1952年任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委員、副秘書長;1950年12月,被聘為軍事干部學校浙江省招生委員會委員;1951年11月,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任命為杭州市人民政府委員,任職至1954年7月;1952年2月,任杭州市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1952—1955年任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常委、副秘書長。1954年7月,當選為浙江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杭州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4月,在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第1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國農工民主黨浙江省第1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5年4月被任命為浙江省交通廳副廳長。1955年6月,當選為杭州市人民委員會委員。1955——1958年任浙江省第1屆政協常委,副秘書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批斗,被撤消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員會副主委、委員職務,改任浙江省參事室參事,行政級別由11級降為18級。1964—1968年任浙江省第3屆政協委員。1969年因病逝世。1979年右派問題得到平反。

這樣一位傳奇經歷的人物,在1949年冬被杭州私立東甌中學校董會推舉為董事長兼校長。他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積極籌措經費,維持學校正常運作。1951年1月赴北京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而離任。(李萍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