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里的小超市,多半是午休、課間最熱鬧的地方。杭州第十一中學自行車庫邊上那個小超市正是如此,以前“生意”非常好,每到中午和傍晚都“人滿為患”,最近卻冷清起來。
一進門,最顯眼的貨架上看起來空空蕩蕩,只有礦泉水、橙汁等寥寥幾樣貨品。“不是不想擺,而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因為現在學校采用紅綠燈標識法,規定這塊區域為綠色標識,貨架上只能放低脂低鹽低糖的食品,而市面上符合要求的食品太少了。”超市管理人員告訴鹿姐姐。
其實,杭十一學生早前在這里,也可以像在校外普通超市那樣,買到五香雞腿、鹵蛋、醬鴨舌、薯片等大量“三高”食品(高脂、高鹽、高糖)。但學校聘請的浙大注冊營養師團隊看到這種狀況后,對超市食品進行分類整理,將“三高”食品的占比,從63%減少到了現在的40%左右。
超市管理人員的營養健康意識也提高了,引入了一批低脂、低鹽、低糖、無糖的飲料和食品,還把所有食品的脂肪、糖、鹽的含量進行劃分,并對照國際標準,把高脂、高鹽、高糖食品用紅色標簽進行標識,在價格邊上提醒同學們“限制食用”;把脂肪、鹽、糖含量中等的食品用黃色標識,提醒大家“適當食用”;對低脂低鹽低糖的食品用綠色標識,提醒大家“可經常食用”。這種做法,被稱作“紅綠燈標識法”。
“采用紅綠燈標識法后,來超市的學生少了,因為他們喜歡吃的東西少了,還有就是營業額也減少了。”超市管理員小袁說,“超市的營業額是少了,但學生們對食堂的滿意度卻提高了。以前學生在超市吃的都是口味很重的東西,總覺得食堂的飯菜太淡,不可口,現在因為沒有了這些重口味的刺激,學生對食堂的飯菜更加接受了,滿意度達到了90%以上。”杭十一中總務處王麗娟老師說。
關注學生的營養和午餐,杭十一中付出的努力已不是一兩天了,得到了行業內廣泛認可。今天是中國學生營養日,該校召開了一場智慧食堂數據開發應用研討會,有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單位和個人參加。研討會上,副校長張冠超向展示了學校最新推出的一種食堂黑科技——智慧點餐系統。
根據學生喜好 推薦營養套餐
這套系統的神奇之處在于,可以根據學生的用餐喜好和之前的用餐記錄進行智能化推薦,把學生喜歡的套餐推薦給學生,從而節約學生的點餐時間。
“其實食堂推出的每一組套餐都是營養餐,只是在食材搭配上會有不同,如果某個學生選擇了不喜歡哪個食材,系統就可以把學生不喜歡的食材進行屏蔽,推薦給他的套餐里不會出現他不喜歡的食材。”杭十一中信息中心主任翁文軍介紹道。
鹿姐姐現場體驗了一下,如果不設置個人喜好,會看到這樣的套餐推薦:
設置了個人喜好后(不愛吃芹菜),推薦頁面變成了這樣:
有家長擔心系統推薦的菜全部都是自己喜歡的菜,不喜歡的菜就不會出現了,這樣不是助長了學生挑食嗎?
副校長張冠超坦言,目前這個系統還在探索階段,前期確實會出現只推薦學生喜歡吃的套餐的情況,但當后臺積累到一定量的數據后,會把推薦套餐的算法進行優化,把個人的用餐偏好、身高體重和所需的營養素進行一定比例的計算,使個人所需的營養素的優先級高于個人的用餐偏好。
比如,一個人不喜歡吃木耳,但系統給你推薦了帶有木耳的套餐,那就說明系統認為你應該吃木耳了,如果不吃,那就相當于是把營養師推薦給你的食材丟棄了,就會造成木耳這個類別營養素的缺失。
如果已經錄入了個人的用餐偏好,系統知道你不吃什么,那么它在推薦套餐的時候,會推薦一個類似可替代的套餐,每一組套餐都是經過營養師精確搭配出來的,從大的結構和能量供給上來說完全不用擔心,但在食物多樣性上還是有缺失的,也就是某一食材特有的一些營養素沒有被吸收。
“其實這個智慧點餐系統也是一個食育教育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平臺掌握學生的挑食情況,但并不會一味迎合學生,我們會通過改變食材的形態或者烹飪方法,讓學生去食用它。比如胡蘿卜,營養價值非常高,但很多學生不喜歡,我們就把它變成胡蘿卜泥,加上咖喱,做成蓋澆飯的澆頭,這樣學生就沒辦法挑選出來了,當學生嘗試過之后,就會改變對胡蘿卜的口感認知,以后就不會拒絕胡蘿卜了。以前,我們知道很多學生挑食,但不知道挑食的具體情況,現在我們都掌握了,以后就可以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食育教育,教育學生從身體發育的角度去增加食物的多樣性。”張冠超說。
“老師,以后我的身高體重豈不是要被別人知道了?而且我這么挑食,會被別人笑話的,那可是我的隱私啊!”高二女生小王有點擔心。
“現在只是希望大家錄入自己的相關信息,是自愿錄入的,不愿意錄入也沒有關系,什么時候想錄入了再錄入就行了,哪怕錄進去了,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信息,學校不會公布出去的。至于信息安全,也不用擔心,后臺數據有多重防護,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都是加密的,沒有權限的人是無法獲得和讀取這些數據的。”信息中心主任翁文軍的解釋打消了小王的擔憂。
全校師生平均每人每天 在校減鹽1.28克
“杭十一中的這套智慧點餐系統是食堂大數據應用的典范,它背后是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歷史就餐記錄等,正是有了這些數據,系統才能判斷一個人缺少什么,然后再推薦給他相應的套餐,是未來精準營養配餐的樣本,值得推廣。”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博士楊敏對這套系統贊賞有加。
楊敏博士兩年前就參與到了杭州十一中的智慧食堂建設中來,她帶領她的注冊營養師團隊對杭十一中師生的配餐情況深度干預,從菜品的研發到用油用鹽的控制,都進行了系統的干預和指導。
今天,她對杭十一中智慧食堂的大數據進行了解讀,其中有一組數據引人關注:2019年第一學期,食堂共用鹽540千克,2020年第一學期,食堂共用鹽380千克,全校師生平均每人每天在校減鹽1.28克。
“我對這個數據是有預感的,因為我們每次過來,都要提醒廚師少用鹽,讓菜品清淡一些,雖然減鹽情況不錯,但算上醬油、雞精等鹽份高的調料,我們每個人的用鹽量還是大大超過5克的推薦指標,減鹽之路還很漫長啊。”楊敏博士補充道。
選擇困難癥的福音 省下時間多背些單詞
其實,杭十一中原本采用的就是點餐制,學生需要提前一周把下周每餐的套餐預訂好。不過實行一段時間后,老師發現,每天都有200人左右的學生不點餐,有的是學習忙忘記了,有的同學覺得點餐麻煩,反正系統會自動給他生成套餐訂單的。
“以前生成的訂單是系統自己隨機生成的,沒有考慮學生的喜好,也就是說系統推薦的套餐哪怕你不喜歡也得硬著頭皮去吃,現在這個智慧點餐系統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它會考慮你的用餐喜好和個體所需的營養素,推薦的套餐一定是你喜歡的、符合你生長發育的營養套餐。”王麗娟老師介紹說。
“以前每周花在選擇套餐的時間大概有20多分鐘,有時候還不止,因為我有選擇困難癥,”高二女生小葉笑著說,“學校每餐都有八組套餐,有高鈣、護眼、補鐵、低脂等功能性套餐,還有西餐、面條、焗飯等,花樣太多,每次點餐對我都是一個考驗,現在好了,我不用操心了,吃飯的時候只管張嘴吃就行了,反正系統懂我,它推薦的一定就是我需要的。省來20分鐘時間,我可以多背些公式和單詞。”
食堂易腐垃圾減量一半以上
從超市到食堂的改革,杭十一中這一系列的舉措,對“光盤行動”影響也不小。
“之前我們每天要產生4大桶泔水,現在每天連兩桶都倒不滿,可能是我們做的飯菜更合大家胃口了吧。”食堂經理對泔水減量情況表示滿意。“飯菜更合胃口是一方面,但我們學校的‘光盤行動’系列教育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學生處主任袁丹丹補充說,“學生會每天都安排人在食堂巡查,對剩菜剩飯情況進行勸導,還有同學在泔水桶前進行登記,一方面是記錄剩菜剩飯情況,另一方面是記錄學生為什么倒菜,除了有的同學是挑食外,也會因為有的菜燒的不好而倒掉的,比如花菜,有時候燒得太硬,學生就不喜歡,倒掉的就多。學生會將記錄的情況反饋給食堂,食堂工作人員看到后會虛心接受,下一次再做花菜的時候,就會燒得更軟一點。”
作為杭州市中小學“陽光飲食”管理規范示范學校,近年來,杭十一中吸引了眾多來自海內外關注學生營養健康人士的參觀考察。2018年11月,中國營養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陳偉力調研杭十一中食堂后,對杭十一中智慧食堂的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作法高度贊賞,建議向全國推廣。
“科學合理膳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讓孩子們在學校既吃得安全,又吃得有營養,也是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學校這套健康膳食管理系統就是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的,它方便了學生點餐、尊重了學生的需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引導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營養觀念和飲食習慣。”杭十一中校長倪子元說。
文:沈蒙和
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vLBDtWqty-qXUXG9TNZqjA